导读:教授发言致辞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当你离开燕园时,老师们会一直注视着每一个远去的背影。北大是你的母校,化院是你的母院。当你遇到困难、当你感到疲倦、当你有空坐下来歇一歇,请不要忘记北大,常回来看看。博雅塔会让你的脊梁挺得更直,未名湖会洗去你的倦容,图书馆更会让你充满继续前行的动力。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授发言致辞,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教授发言致辞1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是你们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各位新同学从五洲四海汇聚到这里,与未名湖、博雅塔结缘,为古老的燕园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既是同学们人生新的起点,也是北大120x年校史上崭新的一页。作为校长和老师,看到大家一张张鲜活的面孔,我由衷感受到"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快乐。在此,我代表北京大学全体师生员工,祝贺同学们,欢迎同学们!
各位新同学,我们身处的这个园子,被几代中国知识分子视为精神的家园,甚至被称为"圣地"。从今以后,你们将无数次地听到这些口号的召唤:"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它们绝不是一些空洞的口号,而是120x年来一代又一代北大人实实在在的人生实践。北大是一部厚重的书。无论初入燕园还是已经在这里磨砺过几年,同学们都应该读一读我们的校史,了解自己所在院系和学科的历史,认真思考我们的前辈所走过的道路。所谓"守正",就是要铭记历史、坚守传统,始终扞卫我们北大的精神。回顾历史,不仅仅是为了缅怀过往,更是为了开拓未来。从今天起,百年北大所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学风将在你们身上传承下去,并被赋予新的内涵。
北大是各位同学曾经的梦想。来到这里,你们又站在了一个实现更大梦想的起点上。进入北大,意味着进入了一个更宽广的舞台,从这里眺望世界,会让你豁然开朗。这里的机会很多,资源也很多,再加上北大崇尚自由、张扬个性的传统是如此深厚,有时难免会让人目迷五色、眼花缭乱。这是北大的优势所在,也可能给你们带来许多"幸福的烦恼",因为你将不得不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比如,该选什么课?那么多的名师,谁的课都舍不得放弃,可时间又是有限的;该参加什么社团?"百团大战"真是让人兴奋,可哪个社团才是最适合自己的?晚上是到图书馆自习,还是去百年讲堂看精彩的演出?暑假是学外语、做科研还是出国交流?将来毕业的时候还必须考虑人生的大方向,是治学、从政还是经商?是留在让人又爱又累的北京,还是扎根基层、报效家乡?而在我们这个象牙塔之外的世界,变化就更快了,人们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多元,各种思潮激荡碰撞,每个人都会遇到困惑、烦恼,会受到诱惑,也遭遇挫折。大家都在问,路在何方?
当你四顾茫然时,请不要急躁,路永远都在自己的脚下。对于很多年轻的北大人来说,缺少的往往不是雄心壮志,而是"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精神。在今天这堂开学第一课上,我想送给各位新同学的,也正是这八个字。
守正,就要有主心骨。做人不能没有主心骨。没有挺拔的脊梁,再光鲜亮丽的外表也只是浮华,一个人没有精气神,没有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这个人是立不起来的。1920x年7月,北大教授胡适在"少年中国学会"演讲时,提到三种人生观是"少年中国"的"仇敌":"第一种是醉生梦死的无意识生活,第二种是退缩的人生观,第三种是野心的投机主义。"虽然时代已经改变,但这三种错误的人生观并没有完全失去市场,仍然值得我们警惕。希望同学们把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扣好,传承和发扬北大精神,积攒和激发正能量,铸就守正、刚毅的主心骨,再来观察社会万象、制订人生规划,那时对一切疑惑和彷徨就会洞若观火、清澈明了,也自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笃实,就是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主题。现在同学们来到北大,未来几年的主题毫无疑问应当是"求学",研究学问最要紧的是踏实、勤奋,是老老实实、一丝不苟的态度和苦学、苦干、苦熬的工夫。蔡元培先生1920x年就任北
大校长时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他希望同学们"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今天的北大,学科齐全,大师云集,文理医工交融并蓄,学术资源得天独厚。大学阶段是学习的黄金时期,请同学们务必珍惜。北大提倡博雅教育,希望同学们不要囿于一隅,处理好"专"与"博"的关系,抓住可以利用的时间广泛涉猎,研习古今中外的经典。未来几年是大家打基础的阶段,既是打学问的基础,也是打人生的基础,这个基础要宽一点、厚一点、深一点才好。比如,近年来,学校专门开设了"才斋讲堂",邀请各学科的名师大家举办讲座,就是希望帮助同学们打开视野,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
有的同学说,北大重视基础学科,强调基本功的训练,这固然是好,可在将来就业的时候用处恐怕不大。其实,看似"没用"的知识可能是最"有用"的,基础扎实、博采众长的人才有无穷的后劲。前不久,有一篇文章在微信朋友圈里很火,题目叫《一只海绵的自我修养》。作者是我校数学学院的毕业生,经过十年数学竞赛训练和四年数院学习的她,毕业之后直接选择了就业,她喜欢文化创意,所以到了一家着名的国际广告公司工作。不到一年,她成为同批入职的同事中第一个升职的。这个"跨界"的过程当然不是一帆风顺的,文章中说"我不是没有质疑过自己,但意志力无非就是两件事:别回头,别低头。应该做一只小海绵,别管自己有理没理,你就去吸收,吸进去,不好的吐出来,吸进去,再吐出来。"在经常被问到"学数学对工作有什么用"时,作者以实际经历告诉师弟师妹——"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读到这名毕业生初入职场的心得感悟,我很感动,也很欣慰。北大培养人才,重在"道"而不在"术",重在"打通"而不在"隔断",这就是博雅教育的精髓。同时,这位校友的故事也说明,人生选择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坚信自己的选择,笃实、苦干,条条大路都能通向罗马。
久久为功,就是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难免遇到荆棘坎坷。不能见风就是雨,不能当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如果这样,就做不了大学问、大事业。各位要想获得成功,就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希望各位同学要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不要目光短浅,为急功近利所驱动。
这里,我还想跟同学们分享1958级校友、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的人生故事。1963年,作为一个柔弱的女生,樊锦诗从北大考古专业毕业,她放弃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选择到千里之外的敦煌。她的父亲不同意这样的选择,还专门给学校写了一封信,但这封信最后还是被樊锦诗扣了下来。初到敦煌之时,她也有过犹豫动摇,因为"和北京相比,那里简直就不是同一个世界,到处是苍凉的黄沙。"但她坚持了下来,在 ……此处隐藏8600个字……的科学追求和“止于至善”的文化特质。
四年的时光,你们砺翅东南,全面成长。领略名师风采、激荡创新火花、涵养人文情怀、历练国际视野、担当社会责任,你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收获了可喜的进步。在本届毕业生中有233位同学获得国家奖学金、22位同学获得“江苏省三好学生”称号、14位同学获得“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称号、10个班集体获得“江苏省先进班集体”称号,还有10位同学被评选为“最有影响力毕业生”。你们用自己的青春铺就了奋斗的历程,用自己的勤勉铸就了成功的榜样。建筑学院的吕正音、束芸、王孛丽、谢相怡、侯姝彧、蒋祎等同宿舍六位同学在情智交融中共同成长、全面发展,她们专业成绩优异,建筑设计作品多次获全国大奖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六人全部保研至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清华大学以及我校等国内外一流学府。医学院的孙乐家和景丹同学坚守仁医仁术的理想,刻苦学习,锐意创新,本科期间分别发表8篇和7篇学术论文,均曾获得校三好学生标兵、三好学生等多项荣誉,共同当选“最有影响力毕业生”。以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侍海峰、王广祯等同学为代表的学生团队在“挑战杯”竞赛中充分展示创新才智,获得了一项特等奖、一项一等奖和四项二等奖,携手为学校捧得“优胜杯”。我相信,每一位同学都在四年的时间里书写了美丽动听的东大故事,刻下了青春无悔的东大记忆。在你们身上体现的是东大人“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高贵品格和“止于至善”的不懈追求,同时也是东大坚持“立德树人”的真实写照。
四年的时光,你们热诚奉献,见证发展。你们是东大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奉献者和见证者。从尤肖虎教授团队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到吕志涛院士团队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四年摘得15项国家科技大奖,你们见证了东大科技创新水平的不断跃升。教育部学科评估中三个学科排名全国第一,位居全国第七位,进入esi世界前1%的学科从7个增至9个,你们见证了东大学科实力的稳步提高。作为国内首所研究生培养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生院从正式成立到首届学生毕业,你们见证了学校走国际化强校之路的坚定步伐。从教育部首批颁布《东南大学章程》到推进学校综合改革,再到“十三五”规划付诸实施,你们见证了学校锐意改革、加快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坚强决心。同时,你们也见证了以王建国院士为代表的高端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见证了以摘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王澍校友为代表的杰出校友为母校增光添彩的荣耀时刻。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同学们,在大学毕业这个重要的十路口,你们最后一次考试题应该就是人生的选择题。美国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句经典的台词,“生命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或忙于真正的生活,或一步一步走向死亡。”你们会选择安逸享乐的生活,还是选择一个奉献与冒险的人生?我想,无论你们选择了读研深造还是步入社会,真正的生活一定是经过反思、有价值的生活,一定是与时代、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的生活。
立足时代前沿,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今世界和中国正处于深刻的转型期,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日趋深入,创新已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如何紧紧追随创新大潮,何以全力投身创新洪流,这应该是每位同学做出新选择、开启新征程、肩负新使命的大前提。
为了使各位同学更好地把握人生转折点,我用四个问题与大家共勉。
第一,是否有引领未来的目标?目标决定未来的方向。在今年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华为创始人、总裁任正非表示“感到前途迷茫,找不到方向”,他的理由是“华为正逐步攻入行业的无人区: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出人意料,令人深思。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同学们也许同样会面临着因为找不到目标和方向而“迷茫”的困境,而是否有引领未来的目标、有超越他人的方向,决定着未来能否成为领航者,并获得竞争优势。在国家深入推进创新驱动战略,渴求精英人才、期盼创新人才的新时代,希望你们成为争做引领国家未来的精英人才,勇于树立为社会、为国家、为人类进步奋斗的宏伟目标,把个人的成长与祖国的命运和时代的使命融为一体。
第二,是否有独辟蹊径的智慧?社会是个充满矛盾的复杂系统,需要超越性的智慧和处理各种矛盾的技能。古人讲,“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要增长智慧,就要把握中庸之道的内涵,体悟辩证思维的精髓,勇于打破惯性束缚,独辟创新蹊径。我记得有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富有启示意义的试验:他将一条鳄鱼与一群小鱼放入一个玻璃箱的两端,中间用透明玻璃板隔开,一开始鳄鱼向小鱼冲去并被玻璃板挡住,这样重复了十二次后鳄鱼服输了,即使把玻璃挡板打开,鳄鱼也再没有发起进攻直到最后饿死。希望同学们能够保持清醒敏锐的认知,多动脑,巧思考,勤观察,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自我。
第三,是否有“止于至善”的大爱?小胜靠力,中胜靠智,大胜靠德。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大爱精神是一个人最美的品格,是获取成功的基石。希望同学们走入社会后,继续做“止于至善”的践行者与传承者,坚守道德底线,健全完美人格,引领大爱风尚,追求崇高境界,不为利所缚、不为欲所惑。最小的善行胜过最大的善念,希望同学们将“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外化为实际的善行,心存敬畏,方能“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希望你们懂得感恩,与人为善,做到内诚于己,外信于人,做到表里如一,知行合一,努力实现“心如天地者明,行如绳墨者章”的崇高境界。
第四,是否有持之以恒的勇气?新征程意味着新机遇,同时也会荆棘密布,充满风险,通往成功之路往往是困难而寂寞的,甚至面临着痛苦或厄运,希望同学们能够拥有直面挑战的勇气、敢于担当的作风。鲁迅先生说过:“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去应付一切不幸。”痛苦是最好的课堂,它能淬炼坚强的意志,唤醒内心的潜力。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希望你们在人生的路上学会坚忍不拔,持之以恒,不坠青云之志并享受成功前的孤独和幸福。
爱国诗人艾青曾有诗云,“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曾在学校bbs上看到一篇《怀念东大》的短文,一位毕业两年的校友感慨毕业时的百感交集已慢慢沉淀,却仍念念不忘彼时在四牌楼的点点滴滴,甚至他要将校名的某个嵌入子女的名,希望他的孩子也会深深地爱上这个地方。这就是校友对母校真切的情感,令人动容。
同学们,追随“一路有你”的校庆主题,你们即将迈出校门,成为东大的新校友,你们即将开启新的征程,肩负新的使命,成为未来的筑梦者。希望你们牢记国家使命,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始终追求至善境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同时,母校也将在“十三五”奋力启航,再创佳绩,希望你们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母校的发展,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东大梦”相伴相行。同学们,我们永远是命运的共同体,母校是你们永恒的精神家园,母校的大门永远向你们敞开,期盼你们常回家,期待我们再相逢!
祝愿各位同学在新的征程中转型、超越,并创造美好的未来!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教授发言致辞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