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连智慧城管系统上线以来,因为实名注册后就可以对市容环境进行监督,目前已有一支由23万名热心市民组成的市民监督员队伍对市容环境进行监督。市民监督员中有不少是出租车司机、外卖送餐员及快递员,他们每天穿梭于大街小巷,能够发现很多监管的盲区、漏点。一旦发现有乱堆乱放、安全隐患等问题,立马用手机“随手拍”,通过APP上传给智慧城管指挥中心。后台按照“市—区—街道—社区”四位一体的网格体系,逐级下派分解任务。在大家的热心配合下,辖区内简直就像安装了360度无死角摄像头,任何垃圾和隐患都无处遁逃。智慧城管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快速响应、快速处置,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响。具体流程是这样的:专业采集人员问题发现;中心进行立案;经中心确定责任单位后将问题派遣到责任单位;责任单位接到案件,处理完毕后,反馈中心处理完成;采集人员对问题处理情况进行现场复核;通过现场照片比对,复核通过后进行结案。整个过程环环相扣,效率极高。
虽然上线以来,智慧城管系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对于社区工作人员来说,内心深处也拧着一个“小疙瘩”。 比如有时候,辖区内的“垃圾现形记”上演得太滑稽。就拿前些天来说吧,城管专干接了一个举报件,说是一个居民楼院里有废旧木凳“盘踞”在路中央,影响居民出行;还有一个大石头侵占了公共绿地,责任心爆棚的专干收到信息立即前往现场查办。可到了楼院一看却傻了眼:所谓木凳就是一个小小木条做的凳子,连三岁娃娃都能轻易抓起来,而且旁边20米处就是一个垃圾点,清理工作只是举手之劳。把小凳子撤离现场,又去处理侵占绿地,结果就是比砖头还大一点的石头!专干还未从毫无挑战的小失望中缓过来,社区又来电话了,说平台又拨来一个举报件,限两个小时内赶紧处理并反馈!专干立即开启奔跑模式飞奔至现场,然而呈现在眼前的竟然只是一双被人丢弃的旧鞋!“不会吧,再没有其他的了?”疑惑的专干把四周围都看了一遍,但真的只有一双旧鞋!只好捡起它们,清理完现场拍照回复,然后打道回府。
这两天更有意思的是,专干一下接到十几个问题件,结果下去处理的时候才发现,居然好几个问题件居然就是一个问题,是从不同的角度拍摄,然后上传的。最后总结下来,14个问题件实际上就是五个问题。
我们的想法是,如果把智慧城管比作一个人的话,毫无疑问,他现在已足够耳聪目明。但是一个健全的人,更需要四肢发达,协调发展。智慧城管能不能全身都动起来?比如说,热心市民对于力所能及的小事,“随手拍”之后要是能“顺手干”了,既解决了问题,也节省了管理成本。“城市是我家,关爱靠大家。”我们的愿望是,一些不费劲儿的小活儿,如果热心市民“随手拍”之后“顺手干”了,这样,社区工作人员将有更多的精力来应对那些棘手难办的事。
还有就是,能不能对上传问题件的市民也实行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智慧城管平台。对于上传的问题进行分级管理,像那种一双破鞋,一个小木头凳子,或者一个石头这样的可以随手就清理的问题件给予低额奖励,而对于大件物品的问题件给予中级奖励,像建筑垃圾,大件家具这样的给予高级奖励。而对一个问题件换几个角度拍摄上传,对于这样骗取酬劳的黑心市民的行为进行处罚,严重的追究法律责任。这样既可以鼓励市民参与环境监督,也可以杜绝耍小聪明侵害城市利益的行为。通过“全民监督+专业监管”的精准“找茬儿”,虽然有效解决了以往巡查监管盲区多、漏点多的问题。但是希望监管机制既能保障城市市容环境及公共设施的正常运转,又能不断推进城市管理及文明程度的提升。
正如谭作钧书记在调研“数字大连”时所说,高标准推进数据平台建设,加大信息归集力度,坚决打破信息孤岛,更好实现信息互通互联、数据共享共用。统筹推进平台系统运行,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聚焦城市运行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着力在职能整合、流程优化、协同推进上下功夫,加快形成畅通的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运行体系,推动城市治理走向“一网统管”。要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关键技术攻坚,强化网络安全保障,不断夯实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技术基础。通过精细化管理让市容环境干净又漂亮!